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体育APP下载
大连理工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不断加强统筹协调、深化五育并举、涵育特色品牌,探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路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
注重统筹协调,加强系统设计。加强整体规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纳入一流大学建设重要内容,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魅力大工”工程建设,制定《大连理工大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7)》,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点任务;印发《大连理工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方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协同机制,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校史馆、图书馆等多部门共同推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协同机制,定期开展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研讨、统筹策划传统文化育人活动、整合相关专业力量推动跨学科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心,与地方共建非遗项目研究基地,聘任非遗传人,发挥技术优势开展数字化保护研究、文创产品研发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完善育人体系,探索形成“124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即坚持“立德树人”一个根本任务,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两条主线,牢牢把握“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开放包容、彰显学校特色”四项原则,一体化推进“课程建设、思政教育、精品项目、原创作品、特色社团、研究阐释”六个维度,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注重五育并举,贯穿“两个课堂”。融入课程设置。在通识课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大力推动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京剧”“舞龙舞狮”等90余门次传统文化课程,邀请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联合授课,年均覆盖学生2万余人次;打造国家一流课程“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选讲”、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等一批传统文化育人“金课”。融合思政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求教师注重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围绕传统节日、节气、国家纪念日等关键时间点,开展民俗文化沙龙、二十四节气雅集等“第二课堂”活动。融通实践育人。定期开展博物馆研学活动,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增设“探访非遗”路线,师生走进编钟之乡、青瓷小镇,对话传统文化,感受传承之美,厚植爱国情怀,用好用活学校主阵地和社会大课堂。
注重涵育品牌,打造特色项目。广泛搭建平台。连续11年开展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苑”品牌活动,通过文化讲座、文化展演、文化沙龙、文化探寻等多种载体,常态化引进非遗文化、民族民间艺术进校园;打造具有大工特色、大工标识的“情韵中国”校园文化品牌,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常态化经典诵读、讲解、书写等传统文学文化竞赛活动,同时结合“玉兰咏”诵读大赛、诗词大会、非遗工坊等传统文化活动平台,构建“身临其境”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式文化教育新阵地。培育精品社团。组建京剧社、刺绣社、书法协会等30余支传统文化学生社团,鼓励师生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汲取养分,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组织传统文化社团走进中小学、社区、乡村进行展演,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创新力量。加强研究阐释。连续11年开展文化建设立项,鼓励师生结合专业特色,因地制宜开展文化传承研究,遍访辽宁全域推进辽塔建筑遗存的数字化复刻,融合数智技术建立满族刺绣数字档案和云端展示平台,创作展演多部辽南皮影融合剧目,翻译出版《茶经》《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等传统文化丛书,让校园真正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学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和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