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 华体会体育官网- 体育APP下载以纸为媒 共缔鸳盟 在千年故城 许下一生誓言

发布日期:2025-10-17 20:37:49 浏览次数:

  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体育APP下载

华体会- 华体会体育官网- 华体会体育APP下载以纸为媒 共缔鸳盟 在千年故城 许下一生誓言

  他们身穿心仪的中式吉服,既有神圣的证婚,也有至亲好友真诚的祝福。在掠过的镜头里,他们庄严宣誓、甜蜜相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因为,这是一种仪式“回归本心”的探索。在庞大、喧嚣的千人婚礼中,个人很容易被流程淹没。而12对的数量,恰好构成了一个温暖而精致的“共同体”。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一对夫妇的姓名、誓言和故事,都能被清晰地看见和铭记,是个体价值在人生重要时刻的最高确认。

  在这里,传统婚礼中人情往来、排场攀比的干扰被剥离。向社会宣告:奋斗青年完全可以选择这样一场高尚、体面且可行的新式婚礼,实实在在地为爱“减负”。

  在这里,他们在引领“潮流”:“小而美”的仪式,因其独特和走心,反而更具格调和传播价值,能润物无声地影响更多同龄人。

  在这里,他们正将“小叙事”融入“大图景”:这12对新人,有消防员、公务员、民警、医生、教师,是这座城市千千万万奋斗者的代表。他们的集体婚礼,就像一幅精心构图的特写镜头,将普通人的幸福时刻,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蓝图紧密同框。它象征着:城市的、国家的宏大叙事,正是由每一个微小而真实的幸福单元所构成。

  这已不仅是一场婚礼,更是一场关于如何生活、如何去爱的,温柔而深刻的公共讨论。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生动体现——我们不追求“更多”,我们追求“更好”。今天,中青报·中青网为这些璧人献上新婚祝福。带着墨香、铭记夫妻双方姓名与誓言的报纸,将赠予他们——相爱恒久远,一张永留藏。以爱之名,岁岁与共。

  时值金秋,硕果盈枝。北京市直机关工委青年干部赵婷婷夫妇将和其他11对新人在10月19日这一天迎接一场庄重而浪漫的集体婚礼。

  这场以“清风古韵 一潞有缘”为主题的北京市直机关青年集体婚礼将在北京市通州区的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举办,12对新人将身着精美考究的明制婚服,在跨越两千年的历史遗址上,以古礼共缔鸳盟。

  在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内,考古探方遗址与复原的汉代建筑相映成趣,让这场别开生面的明制集体婚礼更添浪漫。婚礼围绕传统文化这一核心,由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团队倾力打造,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明代礼乐文明的深厚底蕴。

  婚礼现场,新人们身着的明制婚服将在秋景中熠熠生辉。北京服装学院助理教授刘畅介绍,此次婚服的女装采用“明制正红竖领织锦麒麟送子云肩双襕袍与马面裙”的组合,竖领设计贴合颈部线条,云肩织就彩色织金锦麒麟纹样,双襕袍下摆的缠枝牡丹底纹连绵不绝,搭配褶裥分明的马面裙,行走间尽显女子的温婉端庄。男装则沿用“明制朱红圆领金麒麟补袍”形制,补子采用重工金绣工艺绣制麒麟纹样,彰显男子的英气与稳重。

  这场集体婚礼的婚服设计是一次对明代服饰文化的深度考古。刘畅说,设计团队以《大明会典》《明史·舆服志》为核心文献依据,严格遵循“婚服尚红,纹取祥瑞”的记载,同时深入研究孔府旧藏的明代婚服文物,从衣物的剪裁弧度、纹样排布到工艺细节,逐一拆解复原。

  “我们不仅要让新人穿上美丽的婚服,更要让他们了解每一处设计背后的文化内涵。”刘畅说,“比如女装的云肩织金锦麒麟纹样,男装的四合如意云纹缎面料,都是严格依据明代服饰制度复原的。”

  在纹样设计上,婚服采用的“麒麟纹”与“四合如意纹”组成了核心文化密码。刘畅说,麒麟作为中国传统“四灵”之一,历来是吉祥与福气的象征,婚服上的麒麟纹或踏祥云、或衔灵芝,寓意新人婚姻顺遂、家庭吉祥,又暗含“麒麟送子”的美好期盼。四合如意纹则以四片如意云纹首尾相连,形成循环往复的图案,寓意“四方如意、诸事合心”。

  工艺与面料的选择更是精益求精。刘畅介绍,设计团队沿用明代经典的织锦、织金工艺,再现传统服饰的奢华与精致。女装采用彩色织金锦面料,金线与彩线交织穿梭,在光线照射下流光溢彩;男装补子采用重工金绣工艺,金线盘绕勾勒麒麟轮廓,打籽绣点缀麟甲细节,使纹样立体饱满,既还原了明代工艺的精髓,又让婚服成为可传世的文化信物。

  婚礼当天,新人们将在家人、朋友的见证下,依古制行却扇礼、同牢礼、合卺礼、结发礼等传统仪式。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明代礼仪规范,却又在现代语境下焕发新的生机。

  为了这场婚礼,团队研习了明代婚礼仪程。“按照古礼,结婚需要三书六礼,在这次的集体婚礼中,我们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环节,把古人对婚礼的期盼和要求保留下来,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刘畅介绍,古代婚礼中的聘礼是大雁,寓意着“终身不渝”,在这次集体婚礼中,团队也特意定制了木头的大雁送给新人,也将美好的祝愿送给他们。

  婚礼也为新人准备了饱含仪式感的纪念品——婚书与龙凤连理对章。婚书以宣纸为材,书写三书六礼、传统婚仪的核心内容;龙凤连理对章以温润材质雕琢而成,一章刻龙、一章刻凤,象征新人龙凤和鸣、永结同心。

  “这是我们理想中的婚礼!”赵婷婷介绍,去年她就知道举办过集体婚礼,所以今年在单位机关党建平台看到活动信息后,她立刻报了名,“在历史文化遗址中体验明代婚仪,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华礼仪文明的博大精深。这种既有文化厚度又有情感温度的仪式,比奢华的排场更有意义。大家在一起接受很多人的祝福。”

  与遗址公园的历史氛围以及传统中式婚礼相得益彰的是,参加集体婚礼的每对新人都将收到一份独特的礼物——一张刊印着所有新人姓名和誓言的《中国青年报》特刊。

  “在快节奏的数字化时代,我们特别选择了报纸这种实体载体,让新人的爱情承诺能够以更庄重、更持久的方式被铭记。”潞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昺说,“这不仅仅是一份纪念品,更是一份可以传家的‘历史底稿’,见证着新人们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幸福生活。”

  “我本来就想找一家报纸刊登我们的结婚启事。”赵婷婷夫妇将“山水一程,三生有幸”作为他们的誓言。赵婷婷说:“这句誓言代表了我们的感情,我们也将把这份报纸珍藏。我已经买好了相框,收到报纸后就把它裱起来。”

  北京市通州区潞源街道朗清园南社区社工董益麟夫妇则选择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誓言。“这是我们内心最想表达的话。”董益麟说,他们会小心地收藏起这份报纸,“这份报纸将是我们婚礼的见证,也许过了好多年,我们再拿出这份报纸,就会想起这份美好的回忆”。

  选择在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举办明制婚礼,也蕴含着特殊的意义。这里既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文化地标,也是贯通古今的历史见证。李昺说,脚下是两千年前的汉代城址,新人们身上是六百年前的明代礼服,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青年人更加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路县故城见证了北京从北方重镇到大国首都的演进历程。”赵婷婷说,她本身就是通州人,现在也在通州工作,在遗址公园里办婚礼,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为他们的爱情增添了更深厚的仪式感与地域归属感。“近些年,通州也迎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在这里工作,也为通州发展贡献着力量,让我们的小家融入国家的大发展中。”

  李昺说,在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举办明制婚礼,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有益尝试。自今年6月14日开放试运行以来,公园持续举办多场传统文化活动,不断强化公园作为“传统文化聚集地”的形象,促使这里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融合经典与创新的城市文化新名片。“集体婚礼的举办不仅创新了文物保护利用模式,也让公众在参与中加深对历史文化价值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明代礼制与汉代遗址的对话,展现了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魅力。”

  除了庄重的婚礼仪式,集体婚礼的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投壶、射箭等古代趣味游戏体验区,面向广大市民、游客开放,打造一个全民参与的古风文化盛宴。

  李昺介绍,这次集体婚礼也是辖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不仅是响应通州区“艺术扮靓副中心”行动计划,提升行政办公区周边艺术氛围的具体实践,也丰富了青年人的业余生活。

  更为重要的是,这场在古老遗址上举行的明制婚礼,既恪守传统礼仪的精髓,又赋予其时代新意。

  此次婚礼的参与者多为90后、95后,有些甚至是00后,他们不仅接受传统婚礼形式,更主动探究其文化内涵。赵婷婷说:“明制婚礼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这种慢下来的仪式感,恰恰是对快节奏现代生活的很好补充。”

  这场明制集体婚礼也折射出当代青年文化观念的深刻变化。从追求西式婚纱到选择传统婚服,从喜欢奢华排场到崇尚文化内涵,年轻人的婚恋观正在转变。赵婷婷说:“集体婚礼让我们从筹备传统婚礼的繁琐中解脱出来,非常符合我们对整个婚礼的需求。”

  2024年,在北京市直机关第一届青年集体婚礼上,“爱在新时代 引领新风尚”倡议书正式发布。在今年的集体婚礼中,赵婷婷夫妇、董益麟夫妇以及张诗莹夫妇也将作为新人代表共同提出接续传递的倡议,号召机关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市委要求,传承家风美德,厚植家国情怀。

  在董益麟看来,一场好的婚礼,不在于排场与花费,而在于精神的共鸣与价值的认同,集体婚礼正是这种移风易俗理念的最佳实践,“我们也希望这种倡议能够延续下去,将简约、文明的新风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新时代婚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